當前位置:中國廣告人網(wǎng)站--->媒介寶庫欄目--->媒體雜談-->詳細內(nèi)容
傳媒人的義利觀
作者:佚名 日期:2001-12-12 字體:[大] [中] [小]
-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義利觀。傳媒人的義利觀,不僅關(guān)系到他如何做人,還直接關(guān)乎其如何做事。而他所作的事,又影響到受眾的是非觀,包括義利觀。
傳媒人不是封建社會的士大夫,不是“罕言利”的“君子”。傳媒人也不是市儈哲學的實行者,不能利字當頭,義在其后。更不能見利忘義,以利害義。傳媒人是一個義利統(tǒng)一論者。義在利先,以義帶利。就是我們常說的,社會效益與經(jīng)濟效益的統(tǒng)一,把社會效益放在經(jīng)濟效益的前面。
傳媒人為什么不能當封建社會的君子呢?首先,社會形態(tài)的改變使然。農(nóng)耕社會里的君子也吃人間煙火。但是,是一種低水平的人間煙火。粗茶淡飯,果腹即可。粗布衣裳,保暖足矣。他們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最原始的“環(huán)保主義者”。享用肉林酒池的,是封建社會的權(quán)貴者;大口吃肉,大碗喝酒的,是李逵等綠林好漢式的人物;吃不厭精,肉切得不正不吃的,是孔夫子這樣的圣人。君子,不滿權(quán)貴者,不喜造反者,不及圣賢者,留給自己的空間,便是甘當物質(zhì)利益的稀缺者,而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者。
當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,科學技術(shù)的高度發(fā)展,生產(chǎn)力水平的不斷提高,人類對自身需求的放任驕縱和毫無節(jié)制,使人們對物質(zhì)世界的支配欲和占有欲極大的提升了。純情主義和空想主義的空間日漸縮小,“圣人”“君子”“小人”的共同語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多。講求實際利益,成了這個時代最鮮明的特點。“利”,不再需要躲躲閃閃得“言”,遮遮掩掩的“言”,而是可以光明正大的“言”,熱情奔放的“言”。而且不光是“言”,還應該去“求”,要求,追求,渴求。也就是說,社會形態(tài)的改變,必然帶來社會人群價值觀的改變。傳媒人作為社會中最活躍的組成部分,是沒有理由拒絕正常與正當?shù)睦娴摹?br>
“正常”,這是一個通俗化與平民化的表述標準,略帶感情與道德色彩。人皆求之,我亦求之。人皆有之,我亦有之。合情合理,不受非議!罢敗保@是一個法律概念或準法律概念。在一個法制社會,不正當?shù)男枨笸枰傻慕槿脒M行干預和制止。
傳媒人非正常與不正當?shù)男枨笈c作為毫無疑義是要受到干預與制止的。比如,無中生有,小題大做;又比如,見利忘義,出賣良知,歪曲事實,混淆是非。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(xiàn)象:有人要升官,需要“政績”。于是,便有的傳媒人投其所好,給他吹喇叭抬轎子,把三分成績吹九分十分,把別人的功勞往受吹捧者臉上貼。有的人錢多財旺,“富爾思貴”,便有的傳媒人為他涂脂抹粉,吹捧他如何如何好讀書,喜交友,急公近義,樂善好施。把暴發(fā)戶吹捧成社會賢達,名流高士;有的三流四流演員要出人頭地,早成明星,又有的傳媒人不余遺力的制造他的神話佳話童話,不怕肉麻和遺笑大方。這樣的投人所好,當然不是白做好事,而是有自身利益的回報的。投桃報李,利益互換。這樣的傳媒人士假公濟私,公器私用。利用職業(yè)話語權(quán),侵害大眾知情權(quán)。是一種悲劣可恥的行徑。首先應受到道德的譴責。如果因此而釀成嚴重社會后果的,還應當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時下有一句話很流行:“學術(shù)腐敗”。聽說有個把大名鼎鼎的科學技術(shù)界人士也在弄虛作假。利益的銳矛正在刺向道義的盾牌。是“利”之矛銳利呢?還是“義”之盾堅固?究竟鹿死誰手?看來,樹立正確的義利觀,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。以上講到的道德和法律因素以外,還有一條:競爭。傳媒的競爭實質(zhì)是傳媒人的競爭。傳媒人的競爭是其綜合素質(zhì)的競爭。有正確的義利觀,是其思想素質(zhì)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那些敢于打破自己的清白之身的傳媒人,會有人打破他的飯碗的。追求不義之財?shù)慕Y(jié)果,可能會以得不到其應得的實質(zhì)利益為代價。而那些清清白白做人,認認真真做事的傳媒人,應當?shù)玫綄嵸|(zhì)的利益作為回報。如果做到這種境界,正確的義利觀就可以大行其道了。
(吳晴)